
“秦嶺保護的核心問題首先是發展,本質問題是解決好可持續發展,路徑通道是秦嶺區域經濟的統籌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方法手段是鎖定核心關鍵技術,在細分領域,一米寬的地方做到一千米深。”陜西省政協常委、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增林如是說。
圍繞融合發展、科技創新、秦嶺保護、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管理等方面,賀增林近年來提交了10余件兩會提案和建議。在擔任陜西省政協常委期間,他重點關注和推動秦嶺保護問題,不斷為陜西秦嶺生態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言獻策。
通過大量調研,賀增林發現當前秦嶺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亂搭亂建、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亂砍亂伐”方面,在此基礎上,森林防火、卡峪口管理、地質災害預警、植被病害蟲害監測預警與大數據分析檢測等方面也需要問題治理。
在賀增林看來,秦嶺生態文明建設既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需要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硬核技術,以水、土壤、大氣環境、植被以及野生珍稀動植物的保護為目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秦嶺”生態治理平臺,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時效性,用信息化真正推動秦嶺保護的現代化。為此,賀增林帶領企業打造了“天融大數據”示范,全力推動“數字秦嶺”項目,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區域和貧困山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模式。
2021年12月9日,由天和防務示范建設的西安高新區“智慧秦保”網格化全域監測系統通過驗收上線運營。“智慧秦保”系統將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實現了聯防聯控和“機器換人”,對破壞秦嶺的問題動作智能識別準確率達98%以上。目前該模式已在秦嶺所屬區域啟動示范工作。“智慧秦保”的投入使用,為探索秦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要確保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的山、水、林、田、湖、草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護,為秦嶺構建一道全新的安全智慧保護屏障。城市環境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要采用協同發展思路,同時融入國防建設內容,借助5G技術及其廣泛的行業智能化應用,實現監測網絡和數據資源的軍地兩用及共享。”賀增林在提案中建議陜西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產業化,支持有潛力、有市場的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數字化信息柵格全覆蓋,全面構建“數字中國”發展新格局。
今年,天和防務將依托匯集的多方關聯數據和智能哨兵等“天融大數據”實時感知網絡,圍繞公共安全、安全生產、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以“十分平安”系統實現對各類風險和預警信息的抓取,形成城市管理的數據庫、事件庫、案例庫,在公共事件處置、安全救援、綜合治理、醫療健康服務等方面形成聯動體系,構建起空、天、地、水、人一體化的大數據服務,通過構建“平時風險防控、急時應急管理、戰時國防動員”從而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數字化信息柵格全覆蓋”,為中國城市管理精細化、特色化提供樣板。(稿件來源:中華工商時報,2022年3月8日,第6版)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